匠人精神:剑川瓦猫|屋顶上的喵星人

Maggie 11月23日


剑川董月畅黑陶有限公司传承人 董志明演示瓦猫制作过程(视频)




匠人精神:剑川瓦猫|屋顶上的喵星人


文/史鑫   图/陈昌伟



能够镇宅的猫,清一色的黑,长久的在屋顶上伫立,一动不动,眺望着远方,似乎有别样的期待,我把它们叫做“屋顶上的喵星人”,这就是瓦猫。


瓦猫——顾名思义,就是瓦上之猫,或是做瓦的猫,因形象似家猫而得名。传统的瓦猫,也叫“四不像”,用陶土烧制而成,造型上猫口大开,略带狰狞,一般放置在门楣和屋脊上,用以驱邪避灾、镇宅保平安。瓦猫在云南很多地方的传统民居上都有,大理、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的村落尤为多见,在造型、放置位置、朝向等方面,都形成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没有多少资料来查询瓦猫诞生的时间。如果将剑川瓦猫置入云南瓦猫的范畴内,那么,在屋顶安置瓦猫,用于“避邪消灾”的习俗约莫有上百年的历史,制作瓦猫的工艺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瓦猫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古代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传说,“故俗画虎于门,冀以卫凶”。所以,不论是立于寺庙、民宅屋脊上的瓦猫,还是置于房屋、门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因地区不同,瓦猫的形象亦大有区别:呈贡瓦猫象天真的孩子;玉溪瓦猫象留须的巫师;鹤庆瓦猫造型极度夸张;曲靖瓦猫将八卦夹在前腿。


云南各地的瓦猫多以虎为原型,虎是野兽之王,只是审美意识使虎变换成了猫。瓦猫的制作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工艺较粗犷,除猫身、猫头可采用快轮提法外,其他部位如眼、耳、鼻、腿等均为手工捏制。工匠把猫型做好后,待主坯阴干,再送入窑中与其它陶制品混烧,只有这样,烧制的瓦猫才不易裂损。有的瓦猫坯制成后,还涂上一层釉,光泽明亮。



屋顶上的瓦猫



瓦猫的主要文化功能是镇邪求吉,扶正民宅的风水。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若村内某家接连失火两次以上,即认为是没有瓦猫所致,须急请人做个瓦猫来安在屋顶,以求免灾;某家大门正对着别人家的屋角房脊,认为有邪秽侵入,须在自家门头安个瓦猫,以示吃掉这家屋角;某家大门向着田野,也认为野鬼游魂会随时窜入,必须在门楣或脊瓦上安放瓦猫,使之面向田野,以强宅气,镇住鬼魅。


安放瓦猫要举行“开光”祭祀仪式。一般在农历二月或八月,择双数吉日,请端公来主持。届时,端公捉来一只红雄鸡,先念一阵有针对性的消灾、吉利、镇邪驱鬼、发财之类咒语后,随即用嘴咬破鸡冠,将血滴在瓦猫的眼、鼻、口、耳、身上等处,并在瓦猫嘴里放入五子(松子、瓜子、高粱、枣子、根子);同时烧祭黄纸,然后再念一阵咒语,由端公亲手将鸡宰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后取出,直立放于盆中,使鸡头仰视天空,端公遂点香祭之。最后,踏梯上屋顶,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凡安置了瓦猫的人家,逢阴历初一、十五,都要点香祭供,香炉置地的方位,要正对瓦猫所视的方向。


民间瓦猫种类繁多,造型迥异,多为陶制,也有少量石制,有上釉和无釉之别。鹤庆白族瓦猫,用黑土捏制,四肢粗壮有节,横站于脊瓦上,尾巴直立上翘,身有鳞纹,嘴大开,舌头外伸,上颚出奇大,下颚小,口内有四齿,眼睛鼓暴,耳朵竖立,怒目而视,凶气十足。呈贡彝族的琉璃釉瓦虎,后腿下蹲,前腿直立,站立瓦上,张嘴,如仰天长啸,尾巴肥粗,背上有鳞纹,耳朵直竖,眼圆睁,呈现出一副凶猛威严的样子。文山壮族的上釉瓦猫,身子类似小陶罐,头呈倒三角连接在身上,耳朵直立,眼睛大睁,眼珠点黑釉,嘴大张,上下牙齿四颗,舌向外伸,脖子系有铜铃,前腿合并,后腿分开,直立在一个三层圆形土坯上。


此处的剑川瓦猫,属于黑陶瓦猫。在工艺上采用的是传统黑陶工艺,但一改过去使用模具的做法,完全用手工制作,每只皆异。原泥是暴晒一年以上的陶土,经过粉碎、过筛、用脚和、用手揉形成的,匠人手工捏成泥胚后,还要用鹅卵石手工打磨,才能入窑。艺术手法上,则将木雕的手法与黑陶工艺结合。在眼睛、眉目、胡须、胸前花纹等细节上,广泛采用木雕纹路和雕刻手法。制成的黑陶瓦猫,造型更夸张、细节更特色。


这些镇宅瓦猫,屋顶上的喵星人,以其慑人心魄的造型,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时光流转中,呈现出奇特的民俗之美。








剑川董月畅黑陶有限公司传承人 董志明演示瓦猫制作


-/ 剑川瓦猫制作步骤 /-



1

取土

从附近山上取土,然后,磨碎、筛细、浸泡、发酵,形成泥块,再踩泥、练泥。


2

制作腿及猫身

两手并用,以揉、搓、捏等手法制作,猫身有孔,直通猫口。


3

腿与身粘结

将四条猫腿与猫身粘结起来。


4

制作泥片

制作瓦猫底部的泥片,用手拍至厚度均匀的泥片,扣置于瓦片上。


5

粘结泥片

将瓦猫四足蘸上泥浆,连接泥片。


6

修整

以手蘸水,修整瓦猫身子、腿部至光滑。


7

制作面部

制作瓦猫面部,将泥团捏成心形(或伞状)泥片,且形成鼻梁。


8

粘结身首

将瓦猫面部与猫身粘合,以手蘸水,将猫面与猫身连接部位修至光滑匀称。


9

制作猫牙

一般四颗长牙三颗短牙(也不定,看创意),上下牙留有距离,张大口,夸张式样。


10

制作猫鼻

将鼻翼(鼻包)粘结在鼻梁上。


11

制作猫眼

揉成泥球,粘至瓦猫面部顶端外两侧。


12

制作上排猫牙

上排短牙齿两侧,为尖刺状的长牙。


13

制作角

瓦猫也称作独角兽,将角粘至鼻梁上端。


14

制作猫耳

猫耳呈三角状,用竹片将耳部划出竖条纹。


15

粘结猫耳

将猫耳粘至面部与猫身的接壤处,以手蘸水修至光滑均匀。


16

制作环

在瓦猫鼻梁处,安装两个半圆形的环,作装饰用。


17

捏猫尾

以水蘸水粘结猫尾,尾部以竹片划出条状纹路,如狮尾。


18

制作圆孔,修整猫口

猫尾装好后,用铅笔从猫口通过猫身,捅出尾部的圆孔。

以手蘸水,将猫口腔涂至光滑均匀。


19

制作猫舌

捏制三角形的猫舌,粘贴至瓦猫口腔根部。


20

安装猫须

捏制锥状猫须,粘贴至瓦猫下颔。


21

面部细化

捏揉出细泥条,制作眼皮,以竹片划出斜纹;用笔筒印出眼球;用铅笔戳出瞳孔;

用竹片开出鼻孔;用铅笔划出鼻线;用铅笔勾画出上下排牙齿的轮廓;用竹片切出猫面两侧三角状的胡须;用竹片在猫口内划出条状纹路。


22

其他细化

用竹片将瓦猫底部切出规整形状;用竹片切出三角状的猫爪;用竹片划出条纹状的猫须;用铅笔划出月牙纹的猫舌。


23

后期装饰

用笔筒在瓦猫腿部、猫身、猫耳等部位印制出金钱纹;用竹片修整瓦猫周身。


24

晾晒

采用阴干方式,半干时,用塑料刷子将瓦猫打磨至光滑,再晾至大半干。



25

柴烧

将瓦猫装窑,窑为馒头窑,进行柴烧,柴为当地松木,

窑温控制在800-960℃之间,柴烧需要16-18小时,然后采用自然降温,约2天后,出窑。


26

成品

瓦猫出窑后,用清水洗净瓦猫身上的炭灰,即可。






/ 记者观察 /


何止是纳福辟邪?




造型迥异的剑川瓦猫


作为民间的一项习俗,瓦猫肩负着多种责任,譬如:镇宅消灾,纳福辟邪等等。或许还不仅仅这些。首先,它与当地民居建筑结合于一体,已经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妙的装饰作用;毕竟,它的形体是夸张的,类似某种神秘的图腾,既悠远又陌生。其次,即便瓦猫不在房脊上,若是摆在案头,成为家居装饰品,也值得一看。


另外,瓦猫尚有足够的潜力可挖。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第33届年会召开期间,我在石宝山歌会节的一个集市上,看见了另外的瓦猫,已被开发出若干衍生品——卡通式的瓦猫,面塑的瓦猫,瓦猫T恤,瓦猫背包。我想这就是创意的力量,让瓦猫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新生。



剑川布扎刺绣瓦猫   张四代


民间向来有两种力量一直在对抗,纠缠不清,那就是传承与创新。一股力量主张传承,让非遗项目不仅活下来,还要传宗接代下去;另一股力量主张创新,他们往往不否定传承,但反对不变,可以通过创意设计,让它们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若干可能性。


无论是民间的呐喊还是学院派的疾呼,单个看,似乎都有道理,都没有错。但为何不能结合呢?笔者在采访佛山本土陶艺家时,一些人表示采用“两手抓”的做法,左手艺术右手市场,或是左手传统右手当代,抑或将传统创作进行改良,向前推进,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融入这个时代的生活。


就像剑川瓦猫,可以从屋脊走向案头,从案头走向日常生活的多个细节,在人们的注目下,在空间的装饰中,在另外的创意与演绎里,变得摇头摆尾,摇曳生姿,成为时代的瓦猫,让人们喜爱,让人们感慨着生活之美,并对此生表示谢意与眷恋。


是的,正如我们在“2018佛山陶瓷艺术周”之高峰论坛的主题所倡导的:艺术融于生活。民间艺术不是旁观者,也要融入民间生活,顺应趋势,以变应变,不断显示出艺术本身与创作者的魅力、价值及思考,让艺术生活化,让生活艺术化,那些才是我们不懈追求的。




▲  剑川董月畅黑陶有限公司传承人 董志明(左)、《今日设计》出品人 史鑫(右)




本文系今日设计原创内容,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今日设计》杂志于2005年创刊

围绕设计、艺术、生活

定位高端、时尚、原创

深耕行业十年有余

相关业务合作及信息交流

可发至邮箱1242590171@qq.com



5324         0

最新评论(0)
设计师阵营 MORE >>
友情链接 LINK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联系我们

视频专区

最新视频

最热视频

咨询热线

0757-82770899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和平路12号厂内第十幢C549室